高校院所发力 推进运营转化

  2018年5月发布的香港宝典免费资料大全2017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的高校中,黑龙江最负盛名的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下称哈工大),以1576件专利授权名列全国高校第二位,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6000件。

  “进入‘十三五’这几年,哈工大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一直保持在1500件左右。”哈工大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付强介绍,“数量只是学校实力的表征,将这些知识产权真正变成经济效益是大学创新的目标。”近年来,哈工大围绕提高专利质量和专利转化做文章,着力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发展的源泉,特别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仅2017年,哈工大专利转化数量就超过100件,累计签约金额超过1500万元。

  “为了激发教师的成果转化热情,我们把知识产权许可、转让净收入的发明人分成从70%提高到75%,为了鼓励老师就地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在黑龙江本地进行转化奖励净收入的80%。” 付强介绍, 像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工大焊接产业集团、哈工大大数据产业集团、哈工大环境集团都是以教师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形式成立的,到目前,这样的创新企业哈工大已成立超过100家。

  机器人系列项目本就是哈工大科技研发的突出项目,如今更成为哈工大通过自主知识产权实现科技创新的范例。以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码垛包装机器人为例,从立项开始就以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运作,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就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自动码垛包装生产线。到2006年,哈工大码垛包装机器人已经实现了6代飞跃,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获得了10余件专利。2014年12月,哈工大以机器人领域的300余件核心专利入股,与黑龙江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联合创建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旨在将机器人创新成果产品化、产业化。

  走进刚刚建成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展厅,目光不自主地被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吸引。智慧工厂、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6大板块产品特点鲜明。“与其说是集团,它更像是一个科技成果孵化器。”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分管知识产权工作的副总裁李建英介绍,事实上,这里的大部分员工都在进行创业。比如几个哈工大毕业生成立了以他们的宿舍楼命名的一舍科技有限公司,以相关专利进行人机交互产品研发,成立不到1年的时间又提交20余件发明专利申请。3年来,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培育出40余个技术和市场潜力突出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交专利申请840余件,获得授权近500件,多个项目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产业化,部分企业已经成为行业细分龙头。2018年上半年黑龙江经济数据显示,机器人行业增幅达98%,增幅领跑所有行业。

  像哈工大一样研发实力强劲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黑龙江省还有很多,在黑龙江省对高校院所知识产权工作的持续支持引导下,黑龙江省高校的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提高,创新势头强劲,发挥出了科技创新龙头作用。

  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归结到底是艰苦创业精神。与转型升级相伴随,诞生于黑土地上的创业精神也在新时期被赋予新内涵,推动全省改革创新、调整结构、培育新动能,把优势潜力释放出来、把内生动力激发出来,开创龙江发展新天地。(知识产权报 记者 杨柳 通讯员 张雅欣  张子弘/摄)

  记者手记

  当记者深入黑龙江这片广袤的黑土地,见到一个个鲜活的身影,看到这样一群人,如同蛰伏在泥土里的一粒粒种子,只待春风拂面,立刻破土而出。

  无论是将科研成果实现转化的高校教授,还是八九十年代离开国有企业从头开始创业的技术骨干,还有那些刚刚大学毕业就投身创业的大学生,在他们为勃发而进行点滴积累的过程中,知识产权为他们的创新创业激发了内生动力、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立足现状谋发展,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工作不断激活国有企业创新活力、扶持民营企业创新意识、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转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为理顺产权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4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黑龙江省的知识产权工作不断推进,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也必将推动黑龙江在改革开放事业中越走越好。